1、基本情况
张仕颖,性别,民族,云南昆明人,出生于1979年7月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
E-mail: 95433970@qq.com。
2、教育及工作经历
1998年9月-2002年7月,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生物教育专业,理学学士。
2003年9月-2006年7月,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,微生物专业,理学硕士。
2008年9月-2013年6月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植物保护学院,农药学专业,农学博士。
2006年8月-2008年8月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,助教。
2008年8月-2016年10月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,讲师。
2016年10月至今,bat365官网登录入口,副教授。
2014年11月-2020年11月,云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,博士后。
2019年8月-2020年9月,美国佛罗里达大学,访问学者。
3、主要研究方向
环境微生物生态学、土壤微生物与作物高产、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等。
4、奖励与荣誉
个人荣誉:
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学名师
教学奖励:
1)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(2021),微生物学(双语)课程,排名第三。
2)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特等奖 (2021),排名第三。
3)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学术创新奖 (2021),排名第三。
4)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教学活动创新奖 (2021),排名第三。
5)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(2021),“面向边疆现代农业建设农科大类基础课育人实践与示范推广”,排名十七。
6)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学成果二等奖(2020),“农业院校生态环境类’理论与实践’系列教材建设及应用”,排名第八。
7)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(2020),《微生物学实验手册》,副主编。
8)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(2019),《微生物学实验手册》,副主编。
科研奖励:
1)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(2018),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,排名第五。
2)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(2014),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,排名第二。
5、研究项目
承担的科研项目:
1. 主持云南省农业联合专项“青枯菌噬菌体精准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机制研究与创新应用”(2023.1-2025.12)
2. 主持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“云南省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—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—重金属富集型、低积累型植物筛选研究及应用示范”(2018.1-2020.12)。
3.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超高产生态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在水稻高产形成中的生态功能”(2013.1-2015.12)。
4. 主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专项经费“涛源水稻根际及内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评价”(2015.1-2016.12)。
5. 主持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专项经费“涛源水稻根际及内生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评价”(2015.1-2016.12)。
6.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湖泊富营养化对浮游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”(2021.1-2024.12)。
7.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“西南粮食主产区重金属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示范-高原红壤区砷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”(2018.7-2020.12)
8.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“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与模式优选-区域尺度的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环境效应评价”(2016.1-2020.12)
9. 参与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“土壤重金属污染诊断、监测与风险控制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”(2018.1-2020.12)
10.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生物炭对水稻根际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”(2014.1-2016.12)。
11. 参与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“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”(2014.1-2017.12)。
12. 参与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“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省创新团队”建设(2014.1-2017.12)。
13. 参与“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”建设(2014起)。
14. 参与“魏复盛院士工作站”建设(2016起)。
承担的教育教改项目:
1. 主持云南省课程思政教改项目“《农业微生物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的重构研究”(2022-2024)
2. 主持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一流课程《环境微生物学》(2022)。
3. 主持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《经济地理学》(2020)。
4. 主持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“以科学研究促进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”(2017-2019)。
5. 参与线上慕课《微生物学》建设(2020),学术总策划。
6. 参与教育部“中西部区域微生物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”建设(2022)。
7. 参与国家级一流课程《微生物学(双语)》建设(2020)。
8. 参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“土地资源教师团队”建设(2021)。
9. 参与虚拟仿真一流课程《病毒的分子鉴定和空斑量化分析》建设(2021)。
6、代表性论文
1. Salt-tolerant and plant-growth-promot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high-yield paddy soil.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. 2018, 64, 968-978.
2.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bacteriophage specific to Exiguobacterium indicum isolated from a plateau eutrophic lake.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. 2018, 1-9.
3. Arenimonas taoyuanensis sp. nov., a novel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rice-field soil in China. Antonie van Leeuwenhoek. 2015, 107(5), 1181-1187.
4. 噬菌体DCEAV-31和DCEIV-9对溶藻菌溶藻特性的影响[J]. 生物技术通报,2022,38(11):250-257.
5. 滇池南部和北部噬藻体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[J].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,2023:1-15.
6. 石林喀斯特碳酸钙高效沉积菌的筛选及其沉积条件优化[J].云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8, 40(3): 568-576.
7. 三株蓝藻附着细菌多样性及其对铜绿微囊藻增殖的影响[J].云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9,41(06):1238-1245.
8. 超高产生态区水稻根际微生物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研究[J].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,2016,33(6):583-590.
9. Nutrient levels and prokaryotes affect viral communities in plateau lakes.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, 2022:156033.
10.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Halomonas ventosae virulent halovirus QHHSV-1. Archives of Virology, 2017,162(10):3215-3219.
11. A novel Halomonas ventosae-specific virulent halovirus isolated from the Qiaohou salt mine in Yunnan, Southwest China. Extremophiles, 2016, 20(1): 101-110.
12. 有机氮和土著AMF对辣椒||菜豆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[J].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(中英文),2022,30(02):194-202.
13. 隔根与接种FM对红壤上玉米/大豆植株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[J].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2017,23(4):1022-1029.
14. 土著从枝菌根真菌(AMF)与不同形态氮对紫色土间作大豆生长及氮利用的影响[J].菌物学报,2017,36(7):983-995.
15. AMF与分室磷添加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生长及无机磷利用的影响[J].西南农业学报,2017,30(11):2526-2532.
16.铜绿微囊藻污染下滇池草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[J].湿地科学,2018,16(06):808-815.
7、代表性著作及专利
著作:
1. 农科大类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指南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22年,副主编。
2. 微生物学实验手册,中国农业出版社,2018年,副主编。
3. 环境土壤学,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,2013年,参编。
4. 作物营养与合理施肥,云南人民出版社,2012年,参编。
5. 农村环境保护知识读本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1年,参编。
6. 绿色农业知识读本,中国社会出版社,2009年,参编。
专利及软著:
1. 病毒基因组注释系统,2022,张仕颖,吴志浩,肖炜,包立,夏运生,张乃明.
2. 噬菌体分析呈像系统,2022,张仕颖,杞丽红,肖炜,包立,夏运生,张乃明.
3. 噬菌斑自动计数软件,2022,张仕颖,陈以杰,肖炜,包立,夏运生,张乃明.
4. 烟草青枯菌远程诊断系统,2022,张仕颖,张俊锋,包立,夏运生,张乃明.
5. 番茄青枯病查治管理系统,2022,张仕颖,赵鹏丽,包立,夏运生,张乃明.
6. 一种检测盆栽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情况的模拟装置,2016,夏运生,史静,张仕颖,张乃明,宁东卫,岳献荣,汪新月